1. 首页
  2. 奢品
  3. 正文

多地“四类药品”不再登记上传顾客信息

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,广东药店销售四类药,可以不用实名登记了,全国地区或将跟进。

药店销售四类药,不用登记了

7月5日,广东药监局发布《广东省零售药店哨点监测工作规范指引(2022年第二版)》、《广东省疫情风险区域保障群众用药工作规范指引(2022年第二版)》,提出药店疫情防控新要求。

根据上述文件,药店疫情防控要求按照“常态化防控期间”“出现本土疫情后”两类情形进行划分,以下是相关重点。

常态化防控期间:零售药店应当对进店顾客开展“三查验”(全程佩戴口罩、测量体温、出示健康码),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。销售《疫情期间需实名登记报告药品目录》(以下简称《目录》)药品无需实名登记报告。

出现本土疫情后:零售药店应当立即启动自动响应和购买《目录》药品人员实名登记报告机制,对于发热、黄码、红码人员,药店应做好引导医院就医、核酸采样、以及报告工作。

对于中、高风险区域内药店,应当暂停销售《目录》药品,直至解除风险管理;如患者必须服用《目录》药品,请按照属地防控指挥办的规范要求用药或者指引前往医疗机构就诊。

对于低风险区域内药店,应当及时、全面、准确做好购买《目录》药品人员信息登记报告工作。

另外,零售药店应当指引购买《目录》药品的人员开展核酸检测,并记录相关信息,必要时指引顾客先开展一次抗原检测。

文件强调,不得以各种理由实施“层层加码”和“一刀切”措施,要确保辖区零售药店正常营业,不得随意要求零售药店暂停营业或者暂停销售《目录》药品,确保零售药店哨点监测作用持续有效发挥。

这条规定意味着,对于药店防疫工作,当地监管部门必须抛弃“一刀切”监管手段,尤其是不准强制药店暂停销售《目录》药品以及强制停业,这对药店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,极大改善了门店疫情期间经营环境。

全国落地:监管部门不得随意关闭药店

广东之所以出台上述文件,并非空穴来风。

就在不久前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严格落实疫情防控,发布了“九不准”规定,其中一项规定为“不准随意关闭低风险地区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的场所”,作为保障群众用药的零售药店自然包含在内。

为有效监督本地监管部门防疫“层层加码”,国家市场总局针对上述“不准随意关闭低风险地区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的场所”规定,专门设立了举报邮箱(zzccjm@samr.gov.cn)。

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也表示,坚决防止简单化、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过度防疫做法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。各地按照要求开展自查核查,主动纠偏,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、精准性、针对性。

既然广东药监局是根据国家要求下发文件,那么相关规定也极有可能在全国进行落地,其中就包括:

1.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,药店销售四类药,不用实名登记。

2.不得随意要求药店暂停销售“四类”药。

3.不得随意要求药店暂停营业。

此外,国家最近公布的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(第九版)》表示,出现本土疫情后,辖区药店应对购买退热、抗病毒、抗生素、止咳感冒等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推送辖区街道(社区)管理,及时督促用药者开展核酸检测,必要时可先开展一次抗原检测。

国家疫情防控文件对“四类”药销售提出明确指导,也避免了监管部门对药店“四类”药销售实行“一刀切”。

可以看到,在国家坚决抵制“一刀切”和“层层加码”防疫态度下,“药店疫情期间限售四类药”这类现象必将大幅减少,再加上当前稳定的疫情防控形势,我国药店行业将加速回暖。

药店之所以回暖,除了上述国家政策要求外,也与本地政府帮扶有密切关联。

例如,今年5月,湖北黄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市1699家药店开展调研活动,了解本地药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后,提出精准防疫不加码、建议医保加强扶持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、进一步引导产业发展等对策建议。

设立保供药店,列为重点民生单位

值得关注的是,广东药监局在上述文件中特别强调,要按照“就近方便”原则,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中、高风险区内的保障药品供应零售药店。

不仅如此,还要将保供药店列为重点民生保障单位,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,保障物流畅通和员工到岗,确定保供药店作为紧急配送点。

这一规定,一方面肯定了线下药店巨大的防疫作用,即快速方便满足了群众用药需求,另一方面也极大抬升了线下药店的社会地位。

赛柏蓝-药店经理人曾撰文提到,相比医药电商平台,线下药店在疫情期间可以作为“蓄水池”,储存适当的常用药品,以便向周围群众及时供应。


而电商平台向顾客供应药品,十分依赖物流通道,本地疫情发生后,为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,当地交通运输必将受到限制,平台药品供应的及时性也会大打折扣。

其实,除了保障疫情期间药品供应,线下药店还有更大的社会意义。

例如,我国拥有近59万家线下药店,这些门店吸纳了大量的本地就业人口,保障了这些人群的生活水平,也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,这是互联网平台替代不了的。

另外,我国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提出,到2030年,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,达到2020年的两倍。

根据“健康中国”相关文件,有业内人士认为,随着市场规模大幅增长,国家在包括慢性病在内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领域的投入,将有可能超过疾病治疗领域的投入。

针对群众未来庞大的慢病预防、健康管理需求,线下药店覆盖面广、便利性强,专业水平高,无疑会发挥强大的供应能力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人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jxsysyxx.com/fashion/gg/102302.html